涪陵区创作演出大型情景剧《罗云星火燿渝东》时,出现了时任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前委书记兼二路红军游击队党代表苟良歌的舞台形象,这位四川的豪杰,24岁时曾任涪陵地下县委书记,牺牲时才26岁。
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苟良歌,1905初出生在四川遂宁市蓬溪县明月镇的一个中产家庭,苟良歌又名苟祥珂、苟文彬,化名梁戈、良戈、梁歌、良歌、天才。1921年8月,苟良歌考入遂宁四川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是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之一,喜读鲁迅和郭沫若著作。受到“五四”新文化、新思想影响,积极投身革命。苟良歌也是声援“五卅惨案”和万县“九五”惨案斗争的组织者之一。在四川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留该校附小任教。1926年,年仅21岁的苟良歌在重庆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重庆发生“三三一”惨案后,国民党在遂宁加紧进行清共活动,苟良歌奉命秘密转移到成都。第二年秋,考入成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参加了进步学生团体“导社”,成为骨干成员。四川军阀在成都制造了“二一六”惨案,苟良歌、苟祥珂、袁诗尧等被敌人列入逮捕名单,他们被组织上秘密转移至雅安,与中共雅安特别支部接上关系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4月,苟良歌被选为中共雅安特支书记,他注意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在雅安两区创办贫民学校,传播革命思想。同年秋,苟良歌被省委派到自贡搞工运,任自贡特区委员。1929年1月,任特支书记,同时,他和蔡清等人组织了《南华剧社》,排演《炭坑夫》、《一支手》和《两父子》等革命戏剧,宣传、发动、组织当地群众参加革命斗争。
24岁来涪陵任县委书记
1929年3月,苟良歌由四川省委秘密派往涪陵担任县委书记,同时担任四川省军委委员。6月,苟良歌奉命赴成都参加中共四川临时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讨论贯彻“六大”决议,准备武装暴动等问题。当年7月,省委决定涪陵县委书记苟良歌与丰都县委书记钟善辅一起,做驻军刘湘所属20军郭汝栋的兵运工作。苟良歌同时去罗云坝训练农民赤卫队。在苟良歌、钟善辅二人的努力下,涪陵、丰都、石柱的地下党组织和农民武装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接着策动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
1930年,苟良歌与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李鸣珂和地方党组织领导涪陵兵变即罗云起义,4月7日,在涪陵罗云铜矿山脉最高峰鸡屎尖,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宣告成立。时任四川省军委委员、涪陵县委书记的苟良歌,担任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前委书记兼二路红军游击队党代表。他号召大家“共同努力,为实现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游击队作出贡献”。
为了开辟涪陵、武隆、彭水、丰都、忠县等地的革命根据地,苟良歌率领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按计划向武隆等地进发,早在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成立之前,苟良歌曾派共产党员熊盛业到武隆冉家沟与桐梓山游击队的领导人陈子光、陈子清取得联系,为后来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后坪坝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4月15日,省委发出《致二路红军游击队前敌委员会信》,决定改特委为前敌委员会。由苟良歌与陈静、李焕堂组成前委常委,统管军队和地方党组织领导工作。以苟良歌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带领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开展打土豪、建农会、扩充红军等工作,根据地迅速扩大,游击队扩大到2000余人,并在武隆、彭水、丰都、忠县成立了多达13个苏维埃政权,引起了军阀、土豪的恐慌和仇视。
1930年7月初,黑云压城城欲摧。军阀杨森和当地土豪纠集涪陵、丰都、石柱三县地方团防,在石柱县鱼池坝从四面包围袭击游击队。7月9日,游击队经过浴血奋战,损失巨大,迂回忠县、丰都交界的蒲家场时,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仅剩80余人,苟良歌率领同志们在敌人的突然袭击中奋勇抗敌,成功突围,经长江边的蒲家场回到重庆,在省委待命。
8月初,四川省委按中央指示。将省委改为由党、团、工会组成的省行动委员会,苟良歌被选为中共四川省行委后补委员。11月2日省行委召开主席团会议,接受中央纠正“立三路线”错误的要求,恢复省委,实行党、团分开,四川省委由程子健、余乃文、苟良歌(当时化名天才)组成常委。苟良歌任团省委书记、省军委委员。
26岁时英勇牺牲
1931年3月,苟良歌作为四川省委特派员,到川南各地传达党中央纠正“立三路线”的指示。24日,来到四川南部的宜宾巡视工作,26日,宜宾中心县委书记孔方新(涪陵人)、共青团宜宾县委书记蔡涛、秘书沈玉琪、委员黄大舜和团中心县委委员朱汝正、闵南轩等七人在墨匠街(现清华街)一家酒店内召开扩大会议,苟良歌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关于纠正李立三“左倾”错误的报告,并研究如何深入发动群众,继续开展工农运动等问题。
28日,因为受敌人谍查队的侦探,会议地点改在真武山二天门附近的一家茶馆举行。由于恐怕时间太久引起谍查队的注意,几人又转移到忠孝街李四娘茶馆(北操场口)处继续开会。谁知这个茶馆正是宜宾谍查队队长杨绍林手下爪牙开设的,谍查队的特务们闻讯将茶馆重重包围。在混乱中,蔡涛抢先呼喊赶快撤离,率先从前门冲出制造混乱,期望掩护其他同志脱险。然而,在谍查队的特务们的重兵包围下,除了身着学生服装的闵南轩乘乱逃脱外,其余五人均不幸被捕,地下党组织设在北门城垣郭兴发处的地下机关也被敌人查抄。
苟良歌、孔方新等被捕后,敌叙南清乡司令刘文彩(四川大邑人,即军阀刘文辉五哥,军阀刘湘的堂五叔)妄图顺藤摸瓜,查出线索,以便将宜宾甚至川南地下党一网打尽。于是采取分化、诱骗手段,把苟良歌与其他四人分开单独关押。在监狱中,敌人用“背火油桶”“拍钉耙”“坐老虎凳”等酷刑逼供,五人虽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始终没有吐露我党的只言片语。
1931年4月7日,敌人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气急败坏地将五人全部枪杀,苟良歌牺牲时刚刚26岁。苟良歌等5人的遗体由中共地下党秘密掩埋在宜宾城北花园庵侧,后人称此为“五人堆”烈士墓。
苟良歌牺牲时威武不屈,慷慨激昂地怒斥敌入的罪行,展示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至今,位于罗云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陈列馆内,仍陈列有苟良歌的英勇事迹。(冉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