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在石柱老区的川鄂边红军游击队
发布时间: [2011-01-27 10:06:43]
诞生在石柱的川鄂边红军游击队
贺龙率红三军第一次迂回石柱期间,了解到石柱金铃坝活跃着一支“抗粮抗款、打官兵”,具有进步倾向的农民“神兵”队伍,国民党报纸也佐证了这一消息。1934年1月3日,红三军攻下利川县城后,贺龙、关向应派红七师21团书记长傅忠海前往金铃坝改造“神兵”。这支“神兵”农民革命武装,经历了由川鄂边红军游击队到鄂川边红军游击总队、鄂川边红军独立团的成长过程,最终回归贺龙主力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金铃坝“神兵”队
石柱与利川接壤的金铃坝,曾经活跃着一支声名远扬的抗粮抗款、打富济贫的农民武装队伍,它,就是朱清武领导的“神兵”队。朱清武,1875年出生在石柱金铃坝一个自耕农民家庭。能吟诗赋对,有一身好武功,为人坦荡,有一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好汉气魄。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朱清武从报上知晓,南昌起义的总指挥是贺龙,心里涌动了投奔贺龙的愿望。第二年冬天,他听说贺龙进入川鄂边,智取了汪家营,除掉了欺凌百姓的假“神兵”头子李长清,萌发了寻找贺龙,参加红军的心愿。他从金铃坝到汪家营再寻到柏杨坝,人们告诉他贺龙已率部返回湘西了!朱清武扫兴而归,心情难以平静,写下了“爬山豆儿藤藤长,爬山爬坎找爹娘;爹娘就是共产党,找到爹娘诉衷肠。爬山豆儿藤藤长,爬山爬坎找爹娘;爹娘路远虎狼挡,杀了豺狼去井冈……”的歌谣。
朱清武未找到贺龙红军,却想到利川小河数千人的“神兵”头领、人称“大菩萨”的李宽文,他高举“打款、灭税、打官兵”的旗帜,曾威名远播川鄂边。于是便决心组织一支“神兵”队伍,与国民党反动派、土豪劣绅作斗争。
1930年冬,朱清武在金铃坝白岩洞借神传旨,组建“神兵”队,提出“抗捐灭税、打官兵”的主张,竖起了龙凤旗,广大贫苦农民纷纷响应,“神兵”队在金铃坝很快聚集了200多人。朱清武推举懂得神文化的“文坛”相生张胜科任主礼,自任副主礼,吴正友任协理,冉崇品、唐先龙分别担任两个中队的中队长。这支“神兵”频繁地活动在三湾箐、香水坝、新场一带,抗捐灭税、惩治劣绅、打击官兵。金铃坝成了“神兵”的天下。
1931年夏,湖北忠路一个保安营欲剿灭“神兵”队,张、朱获悉情报后,率领“神兵”队先发制人,攻打忠路镇。在激烈的战斗中,张胜科中流弹牺牲;朱清武身先士卒,挥舞大刀,飞身冲上城墙;“神兵”也奋勇争先,以一当十,英勇杀敌,攻下了忠路,歼灭了保安营,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将收缴的财物、粮食分给了穷苦百姓。众“神兵”推举朱清武为主礼,金铃坝“神兵”声威大震,名扬川鄂边。
1933年8月,朱清武率队增援周念民游击队,在利川小河龙塘铺击溃了恩施专员袁治安亲率的1000多人的反动武装。之后,朱清武指挥“神兵”分别从香水坝、毛料坪两面夹击,消灭了国民党陈兰亭部何金鳌的一个连。国民党《万州日报》、《丰都日报》连篇累牍刊登《政府训令》,悬赏1万块大洋捉拿朱清武。
贺龙“副官”进金铃坝
1934年1月3日,贺龙在利川通知红七师21团书记长傅忠海到军部,手指地图说:“与利川交界的石柱县,有个地方叫金铃坝,那里活跃着一支平时务农、战时为兵,具有进步倾向的‘神兵’队伍,派你和团部司号员杨俊山去把这支队伍争取过来,改造成为红军。金铃坝周围山高林密,悬崖峭壁,地势险峻,是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野鸡有个山头,白鹤有个滩头,条件成熟了就在这里建一块小根据地,红军没有根据地怎么行呢?”为了使傅忠海顺利进入金铃坝,贺龙把利川县双庙子地下党支部书记、游击队长李景凯找来,让他把傅忠海安全护送到金铃坝。傅忠海为防万一,将杨俊山留在双庙子看护红军伤病员。连夜在小河街上买了几匹阴丹士林布和一些小百货,扮作生意客商,李景凯扮为挑夫,沿着七曜山的崎岖小道,顺利通过川军在各隘口设置的关卡,于10日傍晚抵达与金陵坝一山之隔的土溪河偏阡坝。
李景凯把傅忠海安排到名叫杨光照的家里住宿。杨是一位非常忠厚老实的农民,与李景凯是世交,同朱清武是儿女亲家。杨光照听说傅忠海是红军伤病员,很愉快地应承下来。傅忠海住在杨家的消息,很快在山寨传开。由于贺龙红军的名声很大,傅忠海又是贺龙派去的人,人又姓傅,传来传去人们听说是贺龙的“副官”来了,都争先恐后地去一睹“副官”的风采。傅忠海开始还想解释,思前想后:这里的老百姓敬仰贺龙,当贺龙的“副官”不是更有利于开展工作吗!于是趁热打铁,在穷苦百姓中开展革命宣传活动。每到晚上,人们都涌到杨家,听傅忠海讲革命故事。偏僻山区,消息闭塞,傅忠海讲的故事,都是山里人闻所未闻的,而这些故事又都是与穷苦百姓相关联的新鲜事。贺龙靠两把菜刀起家闹革命,创建了以洪湖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制定了土地法大纲,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红四方面军开创川陕苏区等等。乡亲们越听越想听,大家都说:“早就盼红军来了!”
朱清武是在傅忠海到达第4天,才到杨光照家听革命故事的,坐在昏暗角落里听傅忠海讲从阶级压迫到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从国民党的贪官污吏讲到红军的武装斗争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从全国革命形势讲到红三军转战湘鄂川黔……故事会散场后,朱清武才与傅忠海相见,抑制不住愉快的心情,称赞只有20来岁的傅忠海有志不在年高,不愧是贺龙的“副官”,并把几年前如何寻找贺龙的事道了一遍。还说:“我敬仰贺龙,今后一定要跟着贺龙闹革命!”
改造“神兵”变红军
“神兵”改造成为红军,是贺龙、关向应交给傅忠海的使命。如何使“神兵”变成红军?傅忠海思来想去,只能在“争取”二字上做文章。首先是争取“神兵”领袖朱清武;其次是争取“神兵”骨干;然后是争取“神兵”中的绝大多数年轻人。朱清武早就向往共产党和红军,只是对共产党和红军的远大政治目标知之甚少,需要思想引导。连续几天的疏导,使朱清武对党和红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当他提到关于红军队伍的一些负面问题,傅忠海都毫不忌讳地一一作了解释。坦诚告知红军内部有“左”的影响,少数干部遗留有军阀作风,也存在着违规违纪的问题,共产党和红军都会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决不做李自成、洪秀全等革命道理。通过解疑释惑,朱清武更加坚定了带领“神兵”参加革命的决心。“神兵”骨干向天阳、余中伦等人,在朱清武的引导下,都表示向往革命道路。为了争取广大“神兵”,朱清武把傅忠海带到白岩洞神坛,向“神兵”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红军政策。“神兵”是出生于穷苦家庭的农民,对贺龙红军早有耳闻,通过无神论教育,“神兵”队绝大多数人的阶级觉悟有了明显提高,纷纷要求参加红军。经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傅忠海与朱清武、向天阳、余中伦等人,一致认为改编“神兵”条件已经成熟。
1934年2月18日,金铃坝锣鼓喧天,川鄂边境的土溪河、偏阡坝、香水坝等四乡八岭的群众涌向金铃坝白岩洞,人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庆贺“神兵”队改编。上午10时许,改编大会在金铃坝崇岩举行。朱清武身着崭新的红军军装,斜挎盒子枪,意气风发地走上主席台,亲手竖起鲜艳的镰刀斧头红旗,庄严宣布金铃坝“神兵”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鄂边游击队”(以下简称川鄂边红军游击队)。傅忠海一身戎装,上台宣读了贺龙军长委任朱清武为川鄂边红军游击队队长,傅忠海为政委,向天阳任书记官的命令。游击队下设两个中队,冉崇品、刘国廷任一中队正副中队长;唐先龙、董成清任二中队正副中队长。
川鄂边红军游击队建立后,急需政治、军事干部。傅忠海想到红三军攻下利川县城后,留在小河、鸡公岭、双庙子等地养伤的何成林、高尚孝、曾照辉、李遂生、傅之成等红军伤病员,便亲自去把这些久经战争锻炼的同志请到了金铃坝,加强了部队的领导力量,队伍迅速发展到500余人,拥有长短枪近200支。川军陈兰亭部一个叫王德才的连长,因受到上司排挤,他乘陈部调川陕边“围剿”红四方面军之机,率全连前来投靠川鄂边红军游击队。傅、朱要求王率队参加红军游击队,必须遵守红军规定的不扰民、不奸淫、不烧杀、不抢劫等纪律。王德才接受条件后,才收编了该连,组建了一个中队,并派进了政工干部。王德才连的归顺,使川鄂边红军游击队增加了100多人枪。
“神兵”队改编后,傅忠海对朱清武等骨干进行了党的宗旨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和阶级觉悟,并介绍朱清武、向天阳、余忠伦等几名骨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举行入党宣誓时,朱清武无比激动地面对党旗宣誓:“在我心里,只相信共产党,我把这条老命交给共产党了,为穷人打天下视死如归。”(石柱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