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 (记者 颜安)记者日前从黔江扶贫办获悉,该区将通过实施产业化、易地搬迁等5大脱贫工程,在2年内消除绝对贫困、实现8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在国家级重点贫困区县中率先摘帽。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想尽一切手段,在2012年使人均GDP达到32500元,人均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00元,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 元,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黔江区扶贫办主任杜勇告诉记者,“而实现途径,也就是目标任务可以分解为5大工程。”
在产业化扶贫工程中,稳步发展生猪、蚕桑、烤烟三大骨干产业,并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壮大蔬菜、地牯牛、珍珠兰等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猕猴桃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在易地扶贫工程中,结合集镇、农民新村和特色院落建设,完成易地扶贫移民6000人,并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通过扶贫培训工程,积极拓展劳务输出领域和基地,加强创业、就业培训,力争在两年时间内,让所有贫困人口家庭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实用技术培训,具备一技之长。
此外,该区还将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及保障工程建设,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居住、出行、看病等难题。
据悉,在保证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该区还将探索扶贫机制创新。“例如,我们将马上着手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有偿无息、滚动发展’机制,逐步把过去产业扶贫资 金无偿使用方式转变为有偿使用,发挥扶贫资金的长期扶持作用。”杜勇说,通过探索,从政策、制度设计上彻底根除“穷人戴帽子、富人得票子”现象,并通过 “村企共建”,吸引企业到贫困村建立基地,使市场主体、产业龙头、社会资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与扶贫开发项目直接对接,使低收入人口成为市 场主体的成员并长期稳定获得社会平均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