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事件

一茶创传奇 生态美家园

发布时间: [2012-06-22 17:16:38]

 

茶园掩映的农家

 

    一株茶树,所产之茶卖到了3.6万元/公斤;一个山乡,茶园面积达10.2万亩,成为湖北省茶叶十大名乡名镇。茶,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增产增收;茶,让当地生态环境日趋优美……这就是阿蓬江源头的利川市毛坝乡创造的茶叶奇迹。
 

 

茶乡新农村

 

人均茶园2.8亩

     “毛坝种茶历史悠久,始于西周,明清渐盛,曾一度被列为皇家贡品。”9日,毛坝乡党委书记曾维权说,毛坝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太阳总辐射低等气候特点,是茶树生长的绝佳之地。
    解放后,毛坝茶园相继被毁。上世纪八十年代,毛坝人又开始种茶,并将茶叶当成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该乡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2.2万亩,人均茶叶面积达2.8亩,成了湖北省茶叶十大名乡名镇。“茶叶让村民彻底改变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曾维权说。
  
                                                          300多个茶叶公司

    “茶园规模打造出来后,毛坝乡又唱起品牌茶的戏来,并盯上了国际茶叶市场。”记者随曾维权走进一家茶叶公司,看到的是茶叶一条龙加工线。
     据介绍,毛坝乡这些年出现了300多家茶叶加工销售公司,形成了市场牵动公司,公司带动基地,基地引导农户的生产加工模式。
     记者从部分茶叶公司了解到,近年,该乡分别研制出了“星斗山绿屿”、“星斗山”、“富硒茶”等十几个已注册的获省、国家奖的名茶,被湖北省农业厅命名为“ 十大茶叶名乡名镇”和“生态农业基地”, 并取得了茶叶自由出口权,茶叶产品印着“中国造”的标志打入了美国、德国、俄罗斯、蒙古、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11年,该乡产茶8600吨,产值2.1亿元,出口创汇450万美元。

 

 

毛坝乡全景

4000多辆农用车运茶

     大多茶农家门口,皆停放着一辆三轮摩托车。“这些三轮摩托车都是茶农买来运茶叶的。”曾维权说。
    毛坝乡在打造茶产业时,在茶园里修建了水泥茶路。茶农们纷纷买来三轮摩托车,替代背篓和扁担等交通工具。“目前全乡运茶的三轮摩托车有4000多辆,是阿蓬江源头的一道独有的景观。”曾维权说,通过种茶,茶农们都盖了小洋楼,添置了各种家用电器。
    “我家有3辆车,一辆三轮摩托运茶园的茶叶,一辆货车给家里开的五金门市部拖货,一辆小轿车用来兜风。”该乡五二村2组村民程发伟说,他家每年能收入10多万元。

1公斤红茶卖3.6万元

“说起来也许有人不相信,毛坝的宜红功夫茶每公斤已卖到了3.6万元。”曾维权说。
    毛坝有一种茶叶,茶汤冷却后会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而重新加热后,茶汤又会红亮透明。上世纪九十年代,茶叶专家在普查茶叶资源时,发现了毛坝本地茶的“冷后浑”现象,认为这是世界独有,并用“冷后浑”枝条来扦插,在毛坝发展“冷后浑”茶,打造高档功夫红茶。
    2009年,毛坝乡将“冷后浑”茶样带到了广交会上,“冷后浑”现象让中外茶商惊叹,并纷纷要求订货。台湾茶叶专家林仁混品尝后,称赞它为不可多得的红茶极品,并欣然题词:“利川宜红,功夫天下。”毛坝宜红功夫茶便由此得名,并香飘万里。
    2011年,该乡一公司加工的宜红功夫茶每公斤卖到了2.4万元,并在中国茶叶学会的两次“中茶杯”优质茶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毛坝乡就这样创造了一个茶叶传奇。“我的3.5亩‘冷后浑’,一季采摘鲜叶102公斤,收了入6万多元,每公斤价值600元。”楠木村村民田奇云说。
    目前,该乡已有“冷后浑”茶园300多亩。今年,“冷后浑”已卖到每公斤3.6万元,主要销往福建、广东、武汉等省市和欧盟国家。“毛坝乡正在着手组建利川宜红集团,力争今年茶叶产量、收入、出口创汇再创新高,把阿蓬江源头的毛坝乡打造成‘中国宜红第一乡’。”曾维权说。

                                                       茶乡成农民春晚外景
   

      “中央电视台在我家门口拍过电视呢。”记者在被称为“中国第一茶乡别墅”的五一村采访时,89岁的村民袁家顺高兴地给记者说个不停。
     “别墅”里住着20多户村民,每家住房均按土家族的建筑特色统一修建,一样的楼、一样的门,一样的窗。屋后是一片楠竹,屋前是密植茶园。阿蓬江源水从“别墅”前流过,景色怡人。
     “来村里参观的老外在我家里喝过茶,听我们摆过种茶致富的龙门阵。”袁家顺说,2007年,中央电视台农民春晚《九亿农民的笑声》栏目组,选择了五一村为外景。节目组在袁家顺家门口拍了7天,村民们舞狮子,跳彩龙船,唱山歌……“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我的房子和茶园时,高兴得好几晚上都没睡着哟。”(首席记者 杨敏 记者 陶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