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向海兰)7月以来,全国各地热浪袭人,“火炉”重庆更是“高烧不退”。周末闲暇之余,主城市民纷纷走出空调房,到避暑纳凉圣地享受另一番“清凉世界”。在石柱县“大黄水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如织的游人让乡村旅游接待农户们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收费很合适,一个游客包吃包住百块钱一天,才开始经营个把月,我家就收入了万多块钱。”看到火爆的生意,石家乡黄龙村毛坪组村民高传芳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高传芳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户,为了摘掉“贫困户”这个不光彩的帽子,她在政府的鼓励下,决心开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大半年的张罗,她通过申请贴息贷款、向亲戚朋友借等方式将自家的农房精心装饰了一番。6月初,她的“松林居”农家乐正式开业,前来光顾的游人络绎不绝。“在10月份,政府验收合格后,我还可以得到2-3万元的扶贫补助。”高传芳说,她今年一定要从贫困户群体中光荣“退伍”。
“我们一到热天就到这里来打工,老板给我们开百块钱一天,我们也好来给崽儿(孩子)挣点学费嘛。”与高传芳不同的是,贫困户文志红家交通条件不好,无法自建农家乐,她就在当地的一家农家乐里务工,收入也很让她满意。
“我们以乡村旅游合作社为载体,采取两种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石家乡副乡长谭长华介绍,“对有发展条件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的方式刺激贫困户自身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增加3到5万元的收入;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对接到乡村旅游户当中务工,每年增加10000元以上的务工收入。”
自2011年以来,石柱县依托贫困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土家风情,将乡村旅游培育成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今年,该县进一步瞄准贫困群体,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机制,对参与乡村旅游的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非贫困户分别给予不超过3万元、2万元的财政专项补助。7月以来,共接待游客2.9万人次,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