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事件

5块钱的事儿

发布时间: [2014-04-29 09:36:47]

        本报讯(记者 王玉忠)这几天,老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逢人便说:“5块钱的事儿,政府硬是把它当成个事儿来办了。”

       老向叫向泽生,今年65岁,退休教师,是黔江革命老区石会镇关后社区3组人。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一提到这个事儿,他不时露出天真的笑脸。

        老向说的那5块钱的事儿,发生在2006年。那一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明晰产权、勘界发证的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当时,石会镇各村林业员在宣传政策的同时,向每家每户收取了10元钱的林权证办理工本费。2008年,林权证颁发后,政府表示,办证工本费只需要5块钱,多收的5块钱会及时退还给村民。

然而,一直到去年底,石会镇关后社区的512户村民都没有看到退回来的那5块钱。

        钱到哪里去了?对此,老向要问个究竟,“虽然只有5块钱,但这不是钱的事儿。”从去年开始,老向便成了镇党委、政府领导办公室的常客,找书记、找镇长、找分管领导,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5块钱的来龙去脉,希望弄个水落石出。

         民生无小事。今年3月,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镇党委政府在详细了解了前因后果后,立说立行、立查立改,责成财政所查账,一旦查证落实,该退给老百姓的立即退给老百姓。8年前的账,翻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经过财政所工作人员翻箱倒柜,终于翻出了这本发黄的账本。账目显示,其他村该退的钱早就被领走了,只有关后社区的这些钱还躺在财政所的账上睡大觉。“清理结束后,我们已经对这512户村民进行了公示。”镇领导表示,接下来将尽快把老百姓的钱打到他们的直补账户上。“事情解决就行了,我那5块钱要不要都无所谓。”说这话时,老向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在他心里,他总觉得自己给政府添了麻烦。

        有一首歌怎么唱的?“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儿”。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石会镇党委政府的做法却表明:“5块钱的事儿,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