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事件

黔江老区农民走出国门挣“洋钱”

发布时间: [2009-02-03 08:56:37]

(武陵传媒信息港讯 )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国内许多农民工纷纷返乡,但在国外打工的农民却没有1人返乡”。昨(2)日,记者从黔江区贸易局了解到,全区通过开展外派劳务输出工作,引导农民“漂洋过海”,目前在日本、韩国、利比亚、新加坡和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挣“洋钱”的有44人,年薪最高的达10万元人民币。
      作为农业大区的黔江,农村剩余劳动力15万余人。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扩大就业摆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劳务输出作为投资少、见效快和富民强区的一项新兴产业,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政策鼓励,典型带动,使一大批农民走出国门,踏上了挣“洋钱”的征程。
     “原来我们想出去挣钱,得自个组织,心里挺没底的。现在出去,政府负责组织,
还提供培训,我们只要报完名,等着通知就行了。”去年4月,刘明艳乘坐飞机前往日本的时候,高兴地说。近两年来,黔江区针对自发组织外出务工人员信息不畅通、安全无保障、人员分散的现状,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区政府成立了对外劳务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区外派劳务输出中心,将区民族职业培训中心作为外派劳务培训基地,解决了外派劳务人员培训的问题。加强与外地劳务信息网的衔接与沟通,建立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库,实现由单一的劳务输出服务向劳务、就业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延伸。
      以诚信扩大劳务输出。全区规范外派劳务广告宣传,坚决打击非法从事外派劳务
行为,做到每个街道、镇乡有1名外派劳务经纪人,切实加强劳务合同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监督,定期跟踪考察外派劳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问题。做好外派劳务的统计工作,请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和区劳务办给予大力支持,提供外派劳务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利做好外派劳务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定期报送外派劳务报表,对派出人员数、合同额、营业额、期末在外人数、工种、国别等有关数据实行一季一报,做到心中有数,解除后顾之忧。
      据悉,原来农民工自发组织的务工队伍经常出现被骗白做工、工资无法兑现等情
况,外出打工像坐着没底的轿,不保险。为确保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区委、区政府严把劳务输出程序关,坚持单位不经考察不输出、效益不好不输出、劳动执法不规范不输出的原则。坚决取消针对农民工的一切不合理收费。坚决打击和查处各种非法中介行为,通过举办培训班、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台、开辟政策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让务工人员学习法律知识,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帮助劳务输出人员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并定期对用工单位进行回访,让在外务工人员安心工作,使他们真正成为“有娘家的人”。
      据介绍,在区委、区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全区先后与韩国、日本、新加坡、毛里
求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劳务输出关系。在外挣到大钱的农民工刘明艳的家人兴奋地说:“有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咱这‘洋钱’是越赚越顺手了!” 据区贸易局负责人介绍,虽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但随着境外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境外劳务高收入的吸引,全区越来越多的农民打破守旧思想,纷纷走出国门挣“洋钱”,预计“十一五”期末,全区外派劳务人数将达到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