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猪圈变身漂亮的茶室,闲置的农房成为抢手的民宿……沿着开满鲜花的碎石小径拾级而上,青瓦土墙、散发出浓郁土家风情的瓦屋小镇让人眼前一亮。10月10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组走进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这里正以创建全国“万企兴万村”示范镇为总抓手,以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为主线,采取“政府+商会+龙头企业+高校+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一条市场主导、企业主推、群众受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瓦屋小镇是陶然居餐饮集团在桥头镇着力打造的文旅小镇。2022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市餐饮商会会长、陶然居集团董事长的严琦一头扎了进来,深耕这片“万企兴万村”试验田。她在瓦屋村收储农房24户、闲置房屋60余间,流转土地3000余亩,打造了涵盖农业观光、特色餐饮、高端民宿、手工作坊、消费购物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综合体。
“我们根据示范基地、生态民宿、特色餐饮、艺术工坊等不同的业态特点,构建了土地流转、股权分红、代收代销等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严琦表示,通过这种利益联结机制,瓦屋小镇的4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5万元。
“让生活成为风景,让风景成为产业。”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介绍,在陶然居的带动下,该镇收储闲置房屋100余栋,已建成陶然居瓦屋小镇、再别康桥、半山泮水等中高端民宿30余家,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康养休闲生态圈。
桥头镇坐拥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山水相连,风景秀美。桥头镇立足优渥的自然资源条件,瞄准写生创作大市场,把学生艺术教育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据介绍,桥头镇承接写生创作团队来桥学习创作,过去1个多月共接待艺考学生5批次1500余人,带动50余户群众发展民宿、餐饮等配套业态。
与此同时,桥头镇还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打造了1万亩脆红李;着眼石柱“三色经济”特色,做好“重庆菜”原辅材料供应。目前,桥头镇建成3500亩辣椒、300亩莼菜基地、200亩豆瓣非遗基地、100亩茶叶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占地30亩的重庆菜原辅材料乡村振兴产业园和土家松木腊肉加工厂即将运营投产。
眼看着村子越来越美,前来旅游、研学、品尝美食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脸上挂满了笑容。“以前要么做农活靠天吃饭,要么出门打工离家远。自从我家闲置的老房子流转变成了民宿后,如今在家门口也能务工,还开了个小卖部,吃上‘旅游饭’,一年轻松收入十万。”瓦屋村村民向建伟感叹地说道。(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顾江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