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事件

革命老区跨省村道首次村民剪彩

发布时间: [2009-02-22 07:02:19]

  “团年饭,黔江坳上修玉路。元宵节,鄂渝天险变通途。扩大内需排头兵,汽车嘟嘟进山坳。增进团结和友谊,湖北重庆一家人。再接再厉不松劲,山沟连接天安门——贺词。”218日,跨省村道路首次举行剪彩仪式,湖北省咸丰县甲马池镇真假坑13组村民祝贺重庆市黔江区舟白镇五台村5组村民。
   
现场,一辆贴着“囍”字、扎着大红花的双牌座货车,从湖北路段往重庆方向缓缓行驶,真假坑13组村民钟佰华、洪启方、洪高云、洪启禄4人敲锣打鼓,上百村民紧跟身后,有说有笑地走往五台村。
  
五台村5组村民冉启江、李可旺、冉启文等人,从屋中快步跑出,点燃礼炮和鞭炮迎接。 这条渝鄂跨省村道路举行通车典礼,剪彩的人员不是政府官员,而是真假坑13组和五台村5组共37户村民。69岁湖北老人洪远昭念着祝贺词,重庆村民冉启阳吹着唢呐,奏着曲子《修罗元桥》答谢……
  真假坑村
68岁老人洪启禄说,真假坑13组村民大院遮阴塘处,到五台村5组村民大院大坡,两地仅相隔5公里。其间,小地名“黔江坳”是湖北与重庆的交界处,此处道路狭窄。“黔江坳”是黔江革命老区的历史见证地之一,解放前,常有生意人在“黔江坳”遭抢劫。解放初期,贺龙带兵经“黔江坳”到湘西剿匪,消除“黔江坳”这个抢劫关,解放军战士袁国顺在此与土匪搏斗,壮烈牺牲。如今,每逢清明节,两省村民纷纷到袁国顺的墓碑前,悼念为边区解放而付出生命的英雄。
  五台村小地名大坡海拔1000多米,因不通村道路,家家户户搞修建,买回肥料、煤炭、水泥等,常年都依赖着骡马,每家每年仅运费都得开销3000元以上。要致富,得修路。真假坑村1325户村民无偿支持,五台村1312户陶出多年的积蓄,凑足10万元钱,使“黔江坳”处的崎岖小道变成了公路,修通一条从“遮阴塘”到“大坡”,长为5公里,宽为4米的村道路。五台村民冉启文说:“修村道路,真假坑村民不但占地不收钱,还招待修路人吃午饭。洪启清家的200多棵杜仲树因修路被砍,本应需要补偿现金上万元,但他却坚持分文不收。真假坑村民的义举,五台村民纷纷感动。”虽然我们属于湖北,他们居住重庆,但我们都是中国人,支持他们就当支持自己,大家齐心协力促和谐,相互支持谋发展,咱们永远都是一家人。”真假坑村民洪高超说。
  
钟仕万介绍,黔江境内有3条跨省村道路,都从他家的承包地中修过,他未收分文。就五台村大坡的村民来说,如今只要打通五台村境内的2公里关节路,到黔江城70公里的路程,缩短至18公里。多年来,渝鄂边区村民以邻为友,以邻为亲,上演了共建和谐老区的美好画卷。(武陵都市报记者 龚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