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区风采

-老区好事件

重庆警备区数年如一日倾情帮扶酉阳老区

发布时间: [2011-01-27 10:05:04]

     酉阳南腰界,红色革命老区乡镇,曾是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创建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核心。多年来,重庆警备区、驻渝官兵、一直关怀和支持酉阳的发展,四措并举倾情倾力帮扶酉阳老区。
      一、“八一扶贫路”,老区致富路
2005年重庆警备区在南腰界乡大坝村至贵州沿河县的小井乡捐资6万元援建了8公里“八一扶贫路”,有效解决了广大村民出行难问题,为贫困村整村早日脱贫奠定了基础。2008年,重庆警备区和酉阳县人武部捐赠30万元对南腰界石板街进行修复,警备区副政委李斌少将考察调研时为石板街题词“红军街”。直辖以来,数百名官兵先后到酉阳,请愿到南腰界,打起背包,融入贫困村、贫困家庭,同吃、同住,商讨致富经,倾情投入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二、破解脱贫致富难题,造血帮扶喜结硕果
  远准项目就是致富的起点,警备区因地制宜破解了老区脱贫致富的难题。在官兵的参谋帮助下,老区人民发展种植板栗、青花椒等特色产业,黑山羊、肉牛等特色养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004年,在官兵的鼓励和帮助下,村民冉茂祥将信将疑建起了板栗基地30亩。如今,冉茂祥每年可收获板栗5000公斤,纯收入3万元以上,建起了3层楼的漂亮小洋房,脱贫致富的冉茂祥在新房写了一幅“致富不忘共产党,时刻想念解放军”的对联。
2010年,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启动后,村民车应江回到老家,计划搞特色养殖。在官兵的帮助下,很快建起了羊圈,引进300只山羊,搞起了山羊养殖。在南腰界乡,像冉茂祥、车应江这样获得重庆警备区、驻渝官兵和县人武部支持的老百姓很多很多。
  真诚的付出终会赢得收获。10年来,在警备区的帮扶下,南腰界乡先后引进板栗、青蒿、青花椒、黑山羊等优良品种,特色种养业逐渐走上规模发展之路。
  三、智力扶贫,科技支农,助推农村素质教育  
解决了贫困农民的温饱问题,重庆警备区和酉阳县人武部从输血帮扶方式逐渐向“智力扶贫、科学扶贫”转变。
  2006年,重庆警备区投入资金30万元,为该乡最偏远的红岩村援建了八一希望小学、图书室、操场、电教室、科技阅览室等设施,捐赠农民实用技术各类书籍4000余册。 2009年11月,警备区捐资10万元在红岩村援建文化站、多媒体设施,有效提升了村民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07年至09年,驻渝官兵捐资20万元在车田乡和江丰乡援建两所八一希望小学,师生们从破旧的危房迈入窗明几净的崭新教室。
四、结对帮扶,助圆求学梦
广大官兵主动结交“穷亲戚”,近10年来,官兵在南腰界结对帮扶630多名贫困学生。警备区原后勤部长李恩科,人称扶贫司令,结对帮扶的贫困学生刘小兰,于2009年顺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贫困学子们通过官兵的帮助,纷纷走向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多年来,重庆警备区先后投入资金物资800余万元,援建基础设施、希望小学、文化站、电教室,捐赠多媒体设施、图书、书架等,以及引进畜牧业、种植业。倾情倾力的帮扶,默默无闻的奉献,使老区人民正走向广阔的脱贫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