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照武陵
发布时间: [2009-08-14 14:29:40]
——罗云农民运动与四川二路红军创建纪实
(涪陵老促会:冉启蕾)
巍巍武陵山绵延千里、起伏跌宕,蜿蜒横亘于湘、鄂、川、黔四省边境之间。在武陵山余脉仙女山与铜矿山的交汇处,有一片纵横20多华里的一马平川——罗云坝。罗云坝视野开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勤劳勇敢的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耕种、收获、生存、繁衍。不懈的劳动诠释着生命的真谛,编织着美好生活的憧憬。然而,七十多年前在这片平和而宁静的土地上,曾经暴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并诞生了四川省历史上最早的人民军队——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
【推出片名: 星火照武陵】
二十世纪初叶,中华大地兵连祸结、战乱纷纷。大大小小的各路“诸侯”有枪就是草头王,为了扩大势力攻城略地、占山为王、横征暴敛,搅得神州大地烽烟四起,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罗云坝,这片崇山峻岭中的世外桃源,此时也饱受痛苦和灾难。由于国民党军阀和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罗云的贫困农民尽管终年辛勤劳作,依然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采访专家:谈当时涪陵及罗云人民的生存状况。】
为了寻求翻身解放的道路,为了救民于水火之中,罗云坝一批富有革命进取精神的青年纷纷外出求学,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钟善辅,就是这批青年中最具坚定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一个。
【采访专家或钟善辅的后人:谈钟的出身、家庭生活环境及去成都求学、投身革命的经历。】
1926年春天,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钟善辅从成都回到了家乡。他利用休假的机会,在罗云坝雨台山上办起了夜校。他向当地的穷苦百姓介绍苏联十月革命的现实,讲授马列主义的真理,号召乡亲们摆脱阶级压迫的枷锁,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社会。由钟善辅带回的革命火种,唤起了罗云人民的觉醒,一大批进步青年纷纷团聚在他的周围。在这些青年中,他先后吸收尹觐阳、李焕堂、刘伏洋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建立起涪陵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罗云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罗云新场、老场、干龙坝等地的农民协会和妇女协会迅速建立起来,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十分高涨。为了扩大规模和影响,罗云党支部在罗云坝还建立了罗云乡农民协会。在罗云乡农会成立大会上,数百名农会会员高举镰刀、斧头和小三角旗举行盛大游行。他们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要求减租减息,反抗剥削和压迫。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在罗云坝兴起,祖祖辈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第一次看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希望。
【采访专家或有关知情人:谈农民协会在罗云的所作所为。】
然而,当革命火种刚刚燃起,一场狂暴的血雨腥风扑面而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各地反动军阀开始了对革命的血腥镇压。在四川、在涪陵,军阀刘湘、杨森、郭汝栋等纷纷把魔爪伸向革命力量和进步势力。
【采访专家:谈发动军阀对涪陵革命力量的镇压情况。】
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为了保存革命实力,上级党组织要求罗云党支部转入地下活动。
罗云坝民间,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都有烧香敬土地菩萨的风俗。党支部决定:收起农会的牌子,以“土地会”代替农民协会开展革命活动。在罗云党支部的领导下,“土地会”在罗云坝迅速发展起来,并很快扩大到附近的干龙、龙驹、焦石、山窝、烂坝子、包鸾、湛普等10多个乡镇,会员发展到400多人,掌握枪支60多条。
【采访“土地会”成员或后人:谈参加“土地会”的经历。】
1928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连续两个多月的春旱让天府之国四川变得饿殍遍地、民不聊生。此时,中共四川省委号召各地党组织领导和组织全省规模的春荒暴动。
根据中共涪陵县委指示,罗云党支部利用涪陵军阀杨森与郭汝栋“下川东之战”之机,在当年春夏之交举行“土地会”暴动。1928年6月17日,正是罗云赶场的日子。天刚蒙蒙亮,罗云坝周围牛来寺、琴台寺的钟声就急促地敲响,牛角号吹出的“呜呜”声在空气中久久回荡。参加暴动的队伍手持长枪、短枪、大刀、长矛从四面八方杀向罗云乡团正办事处和土豪劣绅的老巢。
这次暴动,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20多个,攻占了罗云乡团正办事处,缴获各类枪支30多条。
【采访有关当事人:谈暴动中的精彩细节。】
罗云乡“土地会”暴动,震撼了整个川东地区。涪陵军阀杨森气急败坏地撤了罗云乡团正的职。经过党组织的统战运作,1929年2月,共产党员尹觐阳担任了罗云乡团正的职务。尹觐阳上任以后,撤换了旧团正的原班人马,将李焕堂、刘伏洋、赵克伦等共产党员安排到民团任职。从此,罗云地方政权掌握到罗云党支部手中。党支部掌权后,一方面发展党员,培养革命积极分子;另一方面以办民团维护治安的名义,组建了一支300多人枪的农民赤卫队。这支队伍,为在罗云建立二路红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罗云坝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中共涪陵县委也在积极开展国民党驻涪部队的兵运工作。
【采访专家:谈李鸣珂来涪组建“特委”,指导兵变的情况。】
当时驻防涪陵的是国民党第二十军军长郭汝栋。在二十军第一师第一团,我党建立了秘密的党组织,发展一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加入了共产党。1930年春,郭汝栋的二十军奉蒋介石之命,将出川进攻中央红军。时值军队已6个月没发军饷,官兵怨气冲天,都不愿出川替老蒋卖命。中共涪陵特委决定:以二十军一团三营为中心,利用士兵不愿出川的情绪,鼓动兵变起义。
【采访专家:谈涪陵特委决定起义士兵进驻罗云坝的情况。】
【采访专家:谈李鸣珂针对险恶形势,要求一团三营赵启民连独立起义的情况。】
1930年3月19日,两艘木船装载着51个士兵,驶离无祀坛码头,向着下游开去。他们就是由共产党员赵启民率领,举行兵变起义的两个排的士兵。起义士兵到达罗云,受到了罗云党支部和罗云人民的热情接待。
【采访当事人或后人:谈接待起义士兵的情景。】
1930年4月初,李鸣珂赶到罗云。向特委传达了中共四川省委指示:以罗云赤卫队为基础,以赵启民率领的51名起义士兵为骨干,组建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同时,建立二路红军游击队前敌委员会和红军游击队赤卫队。二路红军由李鸣珂任总指挥,赵启民任前敌委员会总指挥,苟良歌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党代表;赤卫队由尹觐阳任总司令,李焕堂、刘伏洋任副总司令。1930年4月7日,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在罗云坝铜矿山宣告成立。
【采访专家或当事人:谈二路红军成立时的盛况。】
在党的领导下,二路红军转战于涪陵、武隆、彭水、丰都、石柱、忠县等近10个县,在莽莽群山之中开辟建立了1.6万平方公里遍及13个半乡的游击区和革命根据地。在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坚持战斗近半年之久。最后,二路红军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点燃了川东地区工农武装割据之火。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历史,至今依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激励人们开拓进取、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