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动重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21〕36号)等文件要求,统筹推进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守住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筑牢防范返贫致贫防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脱贫攻坚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完善防止返贫精准监测帮扶机制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将监测对象调整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的家庭,精准落实帮扶政策,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落实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市级帮扶集团和“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等帮扶机制,统筹用好各级各类帮扶力量,确保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2.推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加大对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落实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多元化、高质量就业,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推动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辐射带动就业能力。扎实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动态解决搬迁脱贫家庭零就业问题。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持续打造乡村振兴以工代赈综合示范工程,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3.做好特殊人群生活保障。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方式,适当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落实符合条件的“三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残疾军人、“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等人群的优抚待遇。
二、注重融合,统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4.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发挥城口县渝川陕门户优势和生态优势,积极发展边贸物流和生态特色农业。加快黔江区、彭水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文旅融合发展,联动武隆区打造乌江画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带,建设世界知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支持黔江区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推动涪陵区加强与中心城区产业、科技创新等协作,强化对渝东北、渝东南的带动功能。深化实施“一区两群”对口协同发展机制,注重造血功能培育、协作方式创新、资源要素流通,促进革命老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5.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立足革命老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差异化明确区县城发展路径。支持彭水县开展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推进棚户区、老旧社区、老旧管网、老城区道路改造。推动城市质量提升,实施街头绿地提质,创建一批绿色长廊、慢行步道、“口袋”公园。推动酉阳县创建“无废城市”,深化涪陵区“无废城市”建设。
6.推进乡村建设。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快完善乡村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行动、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和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创建一批市级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支持酉阳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7.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强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酉阳县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做好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控,加强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规范发展,健全就业失业统计监测预警机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强化社会保障,实施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三、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8.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立足革命老区产业基础,抢抓市场机遇,构建优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城口县围绕富硒茶叶、城口老腊肉、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产业示范基地,涪陵区发展壮大榨菜、中药材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彭水县扩大红薯、中药材、烤烟等特色农业种植规模,黔江区发展羊肚菌、桑枝木耳等食用菌特色产业,秀山县培育壮大“一药两茶”特色产业,酉阳县扩大油茶种植规模,石柱县提升“三色经济”(调味品、黄连、莼菜)产业能级。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持续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绿色食品、重庆名牌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构建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体系,支持打造“大巴山硒谷”“大巴山药谷”特色品牌,提升“山韵黔江”等品牌影响力。鼓励有条件区县建设国家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争取建设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涪陵园区,推动酉阳县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支持创建一批网货生产基地和产地直播基地。
9.培育壮大优势传统产业。聚力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或投产达产,稳步提升工业产能产值。推动涪陵区加快发展高新区、临港经济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等产业平台,加速落地华为重庆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推动酉阳县加快打造“西部时尚牛仔服之都”,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和智慧园区;推动黔江区建设国家重要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中心承载区,加快实施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实施企业上市梯度培育计划,新培育一批规上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数字化,聚焦制造业数字转型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新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10.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城口县积极融入“大三峡”世界级精品景区和线路建设,支持亢家寨5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进彭水县摩围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善感乡周家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黔江区濯水景区、城市大峡谷景区提档升级,加快建设金山盖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推动酉阳县加快建设龚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世界地质公园,启动创建龙潭古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花田梯田、楠木湾、河湾山寨、石泉苗寨、楠木庄、南腰界等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支持秀山县创建洪安边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妙泉湖及婆婆山国家3A级旅游景区。
11.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支持革命老区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做强红色产业。推动革命老区区县将红色文化与数字经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有机融合,打造“红色文化+”发展模式,拓展红色产业链条,释放红色资源的巨大经济价值。加快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推动城口县“城宣万”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和红色研学金三角建设。
四、聚焦重点,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12.提升对外连通水平。推进渝万高铁、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建设,加快渝宜高铁、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涪陵至武隆高铁、广安至涪陵铁路等项目前期研究。推进G69银百高速城岚段、渝湘高速扩能(彭水至酉阳段)、两江新区至涪陵快速通道建设,力争开工秀印高速,加快城宣、城万、城巫高速公路和涪陵绕城高速李渡至新妙段前期工作,开展彭水至务川、彭水至石柱、酉(阳)永(顺)高速公路和秀山至酉阳至来凤高速公路研究论证。推进龙头港铁路专用线、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龙头港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渝东南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13.加强水利能源保障。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建成投用秀山县城防洪护岸综合治理(二期),加快黔江区茶园水库、酉阳县桃花源水库、石柱县回龙场水库、秀山县桐梓和马西水库建设,推进任河流域城口县重点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速石柱县曜湖水库、酉阳县酉酬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深化酉阳县戏沙湖水库、彭水县郁山湖水库研究论证。优化区域能源布局,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光伏、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建成投用万源至城口天然气长输管道,推进城口县大巴山新能源开发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城口咸宜光伏二期110千伏送出工程。推进涪陵区页岩气产业链优化升级。开工黔江区金洞、酉阳县荆竹坝等风电项目,完成五福岭风电场二期、麒麟风电场二期项目核准。
14.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有序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深化城镇和重点场景5G网络覆盖,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积极推动涪陵区打造医药制造、食品加工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场景,新建5G基站350个,加快“千兆城市”建设。推动黔江区打造“5G+”典型场景示范应用,新建5G基站190个。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
五、生态优先,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15.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合理有序利用生物资源。推动城口县实施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推动黔江区开展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16.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持续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推进国土绿化提升、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修复、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治理。推动城口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彭水县创建市级示范河流、市级“最美河湖”,酉阳县酉水河创建市级示范河流。
17.加强环境污染防控。强化工业污染、交通污染、扬尘污染控制,开展重点行业废气深度治理,稳步推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推进重点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加大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开展土壤污染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和源头防控,完善污染地块联合监管机制,严格建设用地土壤调查和风险管控。积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及时清运处理生活垃圾。
18.探索生态价值有效转化。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支持革命老区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城口县筹建大巴山绿色发展基金,争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补偿政策,支持酉阳县推进10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支持酉阳县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石柱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黔江区、酉阳县创建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
六、加大支持,强化政策资金要素保障
19.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在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时向革命老区倾斜。积极争取中央加大对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力度,及时落实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及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等专项资金。支持革命老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及其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革命老区设立绿色金融专业部门或特色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重点企业上市融资,优先争取政策性银行给予革命老区低息贷款支持。
20.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支持有条件的革命老区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适度扩展城镇空间。构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对重点产业、项目优先安排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允许分期建设、分期供地。推动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修编,助推重大康养项目、重大文旅项目落地建设。
21.加强人才队伍支撑。鼓励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聘、校园招聘、专项招聘、“绿色通道”引才等形式,大力引进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在“重庆英才计划”评选时予以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可按规定享受相关人才政策。
22.加强工作跟踪督导。市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紧盯目标任务,结合职责分工,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发展难题。革命老区区县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举措,切实抓好落实。加强跟踪督促指导,做好年度绩效评估,有力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